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新闻报道

《新气象 新生活 新希望》

2021-04-21 16:36:51 来源:榆林记录小康

新气象 新生活 新希望

——府谷县新农村建设一瞥

 

□本报通讯员 郝建邦

白墙黛瓦的整齐村舍,掩映在田间阡陌的绿树红花,夕阳西下的一抹抹田园风光……,入秋时节,笔者前往府谷县孤山镇郝家峁村、田家寨镇李岔村、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,探访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感受发生的可喜变化。

1、从往日的“黄土高坡”到今天的“鱼翔浅底”——

农村变美了

道路两侧,雪松、柳树高低错落,姹紫嫣红的花朵迎风盛放……如果你还把以往的“黄土高坡”印象与今日的新农村挂钩,那么你就彻底out了。一走进李岔村,就处在了绿色包围中,村中央碧波荡漾的小湖中鱼儿成群结队游来游去,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,鱼翔浅底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。

李岔村属府谷县城西南的田家寨镇,几年前,该村几位在外创业的企业家回乡牵头,将全村搞成退耕还林综合示范点,目前造林1026亩,林草覆盖率达到45%以上,良好的生态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。

与李岔村同处高寒岭山脉的郝家峁村,一孔孔窑洞错落有致,绿油油的谷子与成人等高,辛勤的农民戴着草帽在地里浇水、锄草,田野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。

从府谷县城出发,开车行驶大约20分钟就来到了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,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径直通向了村委会,路两旁还安装了新式路灯,村庄前后成片的枣树让整个村子绿意盎然、生机勃勃。在“美丽乡村”建设中,该村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,对通户道路、巷道以及大门、围墙、门窗等都进行了统一硬化和粉刷,村里每天还安排3名保洁员负责清扫,并添置了垃圾箱将所有垃圾统一处理,一个道路通畅、山清水秀和文明整洁的新村呈现在眼前。

2、从往日的“外出打工族”到今天的“驻家小老板”——

农业发展了

毗邻黄河的郝家寨村位于府谷“四大川”之一石马川下游,由于具有优质枣树的资源优势和河流的地理优势,这个1000多人口的大村庄在该县南部乡镇中一直赫赫有名。然而,受人口多、耕地少、路不通等因素掣肘,这里的农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贫穷当中。

2009年,从该村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郝治林个人投资2000多万元,给村里修通了17.6公里的水泥路。路,打通的不仅仅是郝家寨村通往县城的最后一公里,而且也是郝家寨村凤凰涅槃的最后一公里,商机也随之到来。“这个村绿树成荫,风景美、生态好,是一个天然氧吧,距离县城还非常近。要是能打造好休闲文化旅游产业,农民就能另辟一条致富门路。”碛塄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何乃平说。随后,碛塄红枣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,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如今,村里已先后开起了11处农家乐,每到周末,前来这里享受山水田园生活的城里人络绎不绝,直接带动50多个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,许多过去的“外出打工族”变成今天的“驻家小老板”,仅此一项就为村民年平均纯收入增加了600元。

相比郝家寨村,郝家峁村的地理条件要差得多:该村位于高寒岭山脉的沟壑地带,山势险峻,水源匮乏,耕地稀少,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。但近年来,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,郝家峁村旧貌换新颜:水泥路通村了,自来水到家了,耕地平整了,村里农民施展手脚的天地一下子变宽了。

王飞是郝家峁村的一个农民,过去他依靠外出打零工养家糊口,如今他已是一家中等规模养殖场的老板,共饲养了40多头牛、200多只羊,还有10亩西瓜地。王飞的养殖场附近有70余亩新开垦的耕地,耕地全部栽植玉米,牛羊的粪便是这些玉米高产的肥料,玉米的秸秆和玉米粒儿是牛羊的食物,一条循环食物链被王飞运营得井井有条。粗略估算,王飞每年种植的凉地西瓜可实现纯收入2万多元,牛可收入10万多元,羊可收入8万多元,累计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,是一个“土财主”。

3、从农村人“进城逛街”到城里人“回乡度假”——

村民乐呵了

近年来,随着府谷县“双百工程”、“3331”扶贫工程的深入实施和“三访五促、为民服务”、“三双一进”活动的扎实开展,该县的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,许多农民通过党的惠民政策和自己的辛勤奋斗,住上了好房子,坐上了好车子,收入有了新路子,农村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,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笔者在郝家峁村采访时,刚好遇到在县城上班的杨先生一家回老家采摘,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郝家峁村人,他说自己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能到府谷县城逛大街,见识外面精彩的世界。如今,他几乎每个周末、节假日都会带着爱人和孩子回老家一趟。“村里发展得这么好,周末回村里,一来可以陪父母吃吃饭聊聊天;二来可以把孩子放归大自然,认识土豆玉米,接触原生态的东西;三来还可以放下忙碌的节奏,享受一份安逸的恬静。”他说,家里吃的蔬菜、小米等食材全部来自村里种的无公害产品,新农村成为他这个城里人的“后花园”。


指导单位: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